CULTURE | 清明特辑:王府秘史热传,来聊聊元明清的“龙阳”之好

近期在短视频平台上,一部“王府秘史”的“短剧”刷爆圈内人。剧中男主上演王爷和侍卫的戏码,又因其姣好的容貌和绝美的身材吸粉无数。也正是因为因为这些短视频,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古代王朝中的趣闻轶事越来越感兴趣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元明清时期TXL文化呈现出独特风貌,宫廷到民间,男色之风或隐或显,构成一幅别样的社会图景。清明假期,WINDANG就带大家穿越时光,探寻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

1、 宫廷深处的男色魅影

元朝统治风格粗犷,对民间诸多事务采取放任态度,TXL文化也因此获得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。

尽管缺乏详尽的宫廷记载,但整体宽松的氛围为TXL行为的存在提供了土壤。

明朝多位皇帝深陷男色漩涡。明武宗朱厚照荒淫无度,他在豹房之中,不仅收纳西域少女和美艳妇人,还豢养了一群被称作 “老儿” 的男宠。

江彬、马昂等手握军权的将领,也被迫以身侍寝,被明武宗封为 “义儿”,数量最多时竟达 127 人。

最终,明武宗暴毙于豹房,其死因或许与这一特殊癖好脱不了干系。

明神宗在前往天寿山拜祖途中,竟也按捺不住,临幸美少年。

天启皇帝朱由校热衷于与貌美的内监嬉戏玩耍,尽管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他是TXL者,但种种行为实在令人难以将他与 “钢铁直男” 联系起来。

到了清朝,乾隆皇帝与和珅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。

和珅生得粉面朱唇,声音清脆,因神似乾隆早年一位死去的妃子,从而备受宠爱,这段故事也引发后人诸多猜测。

2、 社会中层的名士风尚

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

皇帝们的喜好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,民间社会中层的男风之风盛行。

明朝名相严嵩之子严世藩,对男风的痴迷程度极高,其事迹被《鸣凤记》《只见篇》等七八部著作记载,死后还被改编成戏曲,广泛流传。

在当时的名士眼中,搞男风不过是无伤大雅的风流韵事。著名戏曲家张凤翼曾直言 “我喜欢男人,走心不走肾,所以长寿不生病!” 文学家冯梦龙在《情史》中写下 “女以生子,男以取乐。天下之色,皆男胜女” 的前卫言论。

普通士子们也不甘落后,他们不仅频繁光顾男娼场所,甚至亲自扮作女人模样。

《见闻杂记》的作者李乐目睹这一风气,愤而作诗讽刺:“昨日到城郭,归来泪满襟。遍身女衣者,尽是读书人。” 由此,“翰林风” 一词应运而生,成为男风的代名词。

3、底层社会的别样选择

上流社会对娈童的需求,催生了底层社会的特殊现象。

许多孤苦贫穷的男子,因生活所迫,凭借自身相貌做起皮肉生意。

他们有的充当剃头匠,兼营为客人解决生理需求的勾当;有的进入大户人家做小厮,靠色相换取更好的生活;还有的选择出家,却依旧难以摆脱世俗的纷扰。

部分人在同性生活中产生了感情,便以假夫妻的形式相伴一生。而 “状元夫人” 李桂官,因资助状元毕沅发迹,从此衣食无忧。

当然,更多人在赚取一定钱财后,便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。

而 “状元夫人” 李桂官,因资助状元毕沅发迹,从此衣食无忧。当然,更多人在赚取一定钱财后,便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。

此外,由于男女比例失调,许多底层人被迫走上TXL道路。从乞丐流民、监狱狱卒囚犯,到边境戍卒,为了排解寂寞,纷纷相互配对。

在明清时期,福建堪称男风文化的发源地。

当地盛行契兄契弟风俗,人们普遍 “爱走旱路不走水路”,还供奉TXL的保护神 “兔儿神”。

就连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,年轻时也曾靠给海盗做契儿赚取人生第一桶金。面对这一现象,外地赴任的官员虽试图禁止,却因民俗根深蒂固而难以改变。

元明清时期的TXL文化,从宫廷延伸至民间,受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
这段历史不仅是社会现象的记录,更是人类情感和欲望的见证。它让我们对过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也启发我们以更包容的心态看待当下多元的性取向和生活方式。

Magazine made for you.

Featured:

No posts were found for provided query paramet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