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SIGHT|30岁以后的TXL,还能拥有新爱情吗?

在这看似广袤却又常常让人感到孤独的TXL圈子里,我们总是在爱情的道路上摸索前行。

尤其是当岁月悄然到了30岁,不少家人们难免会涌起这样的疑问:30 岁以后的 TXL,还能拥有新爱情吗?

1、 三十而立,爱却迷茫

30岁,对于许多人来说,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。事业上或许已稍有成就,心智也愈发成熟。可在爱情的领域里,30岁后的TXL们却开始陷入迷茫。在TXL社交圈,年龄鄙视链如同无形的枷锁。

30 岁仿佛是一个分水岭,20 岁出头被视为黄金时期,青春活力,备受青睐。

而一旦跨过 30 岁,即便你有着稳定的工作、丰富的阅历和成熟的情绪管理能力,一句轻飘飘的 “你几几年的?” 就能瞬间将你打入 “社交冷宫”。

社交软件上,30 岁后的消息数量明显减少,仿佛大家默认你已 “过气”。

就像一位WINDANG成员分享的,他30岁后,软件上的消息骤减,连自己都开始不敢主动聊天了

现实中,社交圈也逐渐固化,每天接触的多是同事和老朋友,想要拓展新的人脉,结识潜在的爱人,难如登天。

曾经在社交软件上寻觅真爱的热情,也随着年龄增长和一次次的冷遇慢慢消磨殆尽。 

夜深人静时,自我怀疑的情绪也会悄然滋生,难道30岁后的我们,真的与爱情渐行渐远了吗?

2、 TXL的不同方位鄙视链

1/ 角色之困:

“0、1、Side” 的错位认知

男同社交里,0、1、Side 本是性偏好,却被误作性格评判。

0 嫌 1 直男、不懂浪漫,1 觉 0 情绪化、太 “娘”,0.5 常被错当 0,Side 也遭忽视。

人们拿角色标签筛选他人,情感交流沦为寻找 “理想型” 模板。

2/ 身材枷锁:

“肌肉至上” 的残酷现实

男同社交软件上,肌肉男是 “香饽饽”,普通或微胖身材常被无视。

因外貌焦虑健身的人,练出肌肉后会轻视曾经的自己和普通身材者,身材鄙视链恶性循环。

不健身、不秀身材,就难获关注。

3/ 年龄魔咒:

“30 岁之后的社交困境”

男同圈里,20 岁出头是黄金期,25 岁开始焦虑,30 岁便似入 “社交冷宫”。

即便有阅历和能力,一句年龄询问就能让人失色。

30 岁以上常被要求 “显年轻” 才有资格被爱,年龄成社交的关键门槛。

但实际上哪有这么多条条框框?

只不过是深陷泥潭中的自我枷锁,所以不如逃离低质低脂社交圈,进入一个不以标签筛选的真诚交友环境中。

3、30岁步入以一敌百的爱情

二十岁时,我们习惯用荷尔蒙丈量爱情:心跳加速的邂逅、酒精催化的冲动、深夜街头的拥吻……但三十岁后,身体和灵魂逐渐沉淀,开始渴望另一种“确定性”——一个能坦然展示体检报告的人,一个愿意陪你处理琐碎账单的人,一个在葬礼上会紧握你手的伴侣。

时间筛掉了浮华,却也留下了更清醒的诉求:你不再需要一百个“喜欢”,只需要一个“值得”。

但确实得承认,男同社交圈里这些诸如角色、身材、年龄的鄙视链确实存在。只有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,改变才有机会发生。

但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,减少刻板印象。

在寻找伴侣时,摒弃仅依据 “身材”“年龄”“角色” 筛选他人的做法,尝试用更包容、开放的视角去了解一个人,别拿 “大家都这样” 为自己的偏见开脱。

身处这个圈子,如果你曾是鄙视链的受害者,千万别让自己变成下一个加害者。而那些在社交中备受青睐的 “热门股”,不妨试着走近那些不符合 “主流审美” 的人,说不定会发现他们独特的魅力,从而让整个社交环境变得更加包容。

30 岁以后的 TXL,爱情的火焰依然可以熊熊燃烧。年龄只是一个数字,它无法阻挡我们追求真爱的脚步。

传统同志社交场域对三十岁确实并不友好。酒吧里的目光总是追逐新鲜面孔,软件上的对话止步于腹肌照片。但成熟的魅力,本就需要更深的土壤。

所以试着把社交半径从“10公里内”拓展到“灵魂共振”:加入一场小众影展的讨论会,报名周末徒步的同志社群,主动寻找那个靠谱的社交平台。

三十岁后的爱情,往往始于一句“原来你也这样想”。

Magazine made for you.

Featured:

No posts were found for provided query paramet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