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些有毒思维正毁掉Gay的爱情和人生!
在Gay的圈,有些有毒思维就像暗流一样,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咱们的脱单和社交发展,
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就是:Gay本身喜欢的是像个男人爷们一样的男人,而不是一个男儿身女性心的女人。
理解这层含义,我认为其实就能摆脱掉99%的有毒思维。


1、不要被动啊!你大可以主动和大方一点
我们见过不少男生,在脱单和社交方面,有点女生思维,就像被拴在木桩上的大象。
看到喜欢的男生不敢追,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敢买,一项好的服务,扭扭捏捏,总是思前顾后,怕万一没人喜欢我不成功打水漂了怎么办。遇到喜欢的圈子活动,明明想去,却纠结“万一没人理我多尴尬”“主动搭讪会不会显得掉价”?
这种“被动等待、扭扭捏捏”的思维,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套上了枷锁。
小时候可能被教育要“低调”“别太张扬”,久而久之,习惯了缩在壳里等别人来撩,结果只能眼巴巴看着机会溜走。我们见过太多30+的大龄Gay来找我们了,年轻时扭扭捏捏,所以单身到现在。然后来找顾问聊了一圈,然后还是要考虑考虑,生活重新回到原点。
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,醒醒啊!
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,什么样的圈子,主动才是王道啊,更何况是在Gay圈!其实根本没人在意你的敏感和自卑。
你看那些顺利脱单的基友,哪个不是敢主动要微信、敢约人吃饭的?主动≠舔狗,大方≠倒贴。大方地展示自己的优点,主动创造接触机会,这才是打开桃花运的正确姿势。
就像在酒吧里,盯着舞池扭得最嗨的那个帅哥发呆,不如直接走过去说:“兄弟,一起喝杯?”
或者刷到喜欢的博主,别只敢在屏幕前偷看,发个真诚的私信聊聊,说不定就擦出火花了。
记住,主动不是掉价,是自信的表现;大方不是卑微,是掌控节奏的底气。
如果你已经找顾问预约了面谈,那就不要错过这次试一试的机会,有人陪你迈出第一步,陪你把社交圈打开,你的压力总比自己单枪匹马要好吧。
别让自己活成“等待被允许”的木桩大象,咱们有腿、有嘴、有魅力,主动出击才能抓住想要的爱情和社交!


2、不是你长得好看或者别人喜欢你,你才有价值!
很多Gay在社交和感情中,总陷入一种“价值焦虑”:总觉得“只有别人喜欢我,我才有价值”。
比如,发了动态,没有人点赞,小软件上,发了照片和欢乐头像,无人问津,这种情况就会十分焦虑无比。
有的人呢,为了迎合对象,放弃自己的爱好,甚至改变性格;或者在社交中,拼命展示“完美人设”,生怕别人不喜欢自己。更夸张的是,有些Gay把身边人的认可当成“救命稻草”——对方一句夸奖能让他开心一整天,一句批评则让他自我怀疑。这种把自我价值绑在别人身上的思维,本质上是在说:“我的存在,需要靠别人的喜欢来证明。”
但你的价值从来不是别人定义的。小时候可能被教育要“讨人喜欢”“合群”,久而久之,咱们习惯了用他人的目光丈量自己,却忘了自己本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。
但你要记住,你的价值源于你自己:你的才华、幽默、善良、勇敢,甚至是敢于做自己的态度,都是无可替代的魅力。主动社交不是为了“求被喜欢”,而是为了展现真实的自己;
经营感情不是为了“证明配得上爱”,而是为了享受平等的陪伴。
别把自我认同的钥匙交给别人,当你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,你会发现:无论是否被喜欢,你都有底气活得精彩。
毕竟,爱流向不缺爱的人,而缺爱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总向外求认同的人。
自尊和自我是两码事,咱不能只有高自尊,却不清楚自己是谁。
得先找到自己,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圈子。


3、过于看重择偶要求,或对性和短择交友的追求
很多Gay容易陷入两种极端:要么对择偶要求过于苛刻,要么沉迷于短期的性和交友,却忽视了自我成长和健康的亲密关系。
我们顾问经常会遇到一种对自身或者对市场没有概念的Gay:“要求身高180以上,颜值8分,年薪100万,薄肌。有房有车,A8A9,还得会哄人”。
但我们顾问给了他相应的profile后,他觉得很喜欢,反问他,你觉得你跟这些大佬天菜们match的点是什么?或者你认为,你凭什么会让他们看上。
他回到到:“凭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颗真诚的心。”
......顾问当场无语。
也有人频繁约炮、换对象,看似潇洒,实则内心空虚,夜深人静时倍感孤独。
这种“过度看重择偶要求”或“沉迷短择”的思维,本质上是在用外界的标准或短暂的刺激,来填补内心的不安和迷茫。
小时候可能被教育要“找个好对象”“别乱来”,或者被社会灌输“完美伴侣才有面子”“性开放等于放纵”的观念,久而久之,咱们要么用条条框框把自己困在择偶的迷宫里,要么用短择的狂欢逃避真实的孤独。
就像把“甜点当主食”——择偶和性本是生活的调味剂,但若当成全部,只会营养不良。
健康的社交和感情,应该建立在自我成长的基础上。
与其沉迷于择偶的条条框框,不如先让自己活得精彩:培养爱好、提升能力、经营社交圈,当你足够有魅力时,自然会吸引到匹配的人。
而且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你会跟什么样的人比较Match,不如就都接触看看,在Dating的过程中,我们觉得你会对未来伴侣的画像会越来越清晰。
即使不清晰,我们也觉得你至少获得了不少的社交经验,对自己和交友市场有了更清楚的定位和认知。
而面对短择,也别用“及时行乐”麻痹自己,毕竟短暂的快感替代不了一段稳定关系带来的踏实感。
别让外界的标准绑架你的选择,也别用短择逃避内心的需求,先活出自己,才能在感情中游刃有余。
每天在社群里听大家聊自己的故事,我们见过太多:怕被家人发现的忐忑,在关系里迷失自我的委屈,在软件里消耗时间的迷茫,还有终于敢做自己时的雀跃。
我们知道,那些“有毒思维”不是你的错——是小时候听到的“不对”,是社会说的“应该”,慢慢在你心里留了印。
我们做约会配对,从来不是只帮大家“找个人”,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先找到自己。
等你把自己的日子过舒展了,那个和你同频的人,自然会顺着光找到你。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