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香港一对GAY跳楼身亡,真相令人唏嘘......
都说8月的香港像是在渡劫,你还别说,还真的是。
荃湾西酒店杀妻杀子案、暴雨天湾仔无头男士案、老妇白骨案、荃湾酒店外籍男子被撞案、北角女婴尸、昨天(8月25日)的屯门男子浴血伏尸案.......
这些案件,想想都让人后怕。
但是除了上面这些,其实还有宗月头的案件,跟少数派有关,也令人唏嘘......
2025 年 8 月 4 日晚 9 点,香港深水埗鸭寮街华登大厦附近突然响起了一声沉闷的撞击声,事后人们发现有两名男子从高空坠落,已经当场失去生命迹象。
而后续调查竟然证实,他们是已经同居超过十年的同性情侣!


1、十年低调同居:沉默背后藏着双重绝境
根据警方的后续调查,死者分别姓赵、姓陈,均为 57 岁。
监控显示,当天下午 6 时 50 分,两人一同走进大厦天台,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,天台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对话与挣扎,无人知晓,只留下最终惨烈的结局。警方的调查还显示他们两人都有精神病记录,长期被精神疾病折磨;而雪上加霜的是,金钱问题像一座沉重的大山,压得他们喘不过气。
在香港这座生活成本极高的城市,精神折磨与经济压力交织,最终将他们推向了绝望的边缘。
后据周围邻居回忆,赵先生与陈先生已在附近区域生活多年,虽不同住华登大厦,但同居时光已超 10 年。
在邻居们的印象里,他们行事极为低调,几乎不与外界交流,像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。
偶尔在街区中出现,也只是简单采购或出行,很少和邻居打招呼,更不会分享生活点滴。这种近乎 “隔绝” 的状态,让外界对他们的困境一无所知。还有邻居在事后提及,曾隐约听到过他们租住屋内传来的争执声,但没人预料到,他们会选择陌生大厦的天台,作为生命的终点。


2、这起悲剧,照出香港老年同志的生存绝境
华登大厦的坠落,不是偶然,而是香港老年同志群体困境的缩影。
香港中文大学 2024 年报告显示:
65 岁以上同志群体,近一半人有抑郁症状,比异性恋长者高出 14 个百分点。
在香港,高昂的房租能吞掉普通人过半收入,可对赵先生与陈先生这样的情侣来说,更难的是 “连个共同账户都开不了”—— 没有法律认可的伴侣关系,生病时没人签字,没钱时没人搭手,连面对困境都只能独自硬扛。
且香港社会福利署的数据也有显示:
经济压力是中老年自杀的头号诱因,对少数群体而言,不仅心理支持渠道稀缺,连应对经济困境的求助门路也更为狭窄。
当精神疾病遇上经济危机,绝望便成了压顶的乌云,而他们低调到近乎封闭的生活状态,又让潜在的援助机会一次次擦肩而过。


3、两个人的生活:爱要稳,日子更要稳
其实,对于所有人来说,都是一样的:爱情要甜,更要 “扛得住事”。
首先,钱不是万能的,但没钱真的会要命。香港的日子不好过,房租、看病、养老,哪样都要花钱。
别总想着 “过一天算一天”,多攒点钱、多了解点福利政策,都能在难的时候帮一把。其次,养老要早打算,别把自己困在 “小世界” 里。
香港养老院排队要等好几年,收费还贵得吓人,不如多看看出路。更重要的是,别像赵先生与陈先生一样封闭自己,哪怕是和信任的朋友保持联系,也能在困境来临时多一份助力。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:找个能一起扛难的伴侣,才是对抗生活的终极依靠。一时的心动容易,玫瑰花和甜言蜜语也能轻易得到,可十年、二十年的日子里,真正能救命的,是那个在你精神崩溃时愿意陪你看医生、在你没钱交租时愿意一起吃泡面、在你对生活绝望时能拉住你的手说 “再撑撑” 的人。希望所有在香港的 gay 都能记住:爱情不止是牵手散步的甜蜜,更是风雨里并肩的勇气。攒点能抗风险的钱,早做养老的打算,更要找个能一起扛难的人 —— 别让那些沉默的痛苦,最终变成无法挽回的遗憾。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