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人均身家 470 万?!香港GAY听后直呼破防!

提到香港,大家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繁华的街道、高耸的楼宇和快节奏的生活。

而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,人们的财富状况和消费习惯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。

尤其是香港的gay们,在收入和消费方面似乎还都有着别样的表现。

1、 瑞银报告揭秘:香港人的 “财富密码”

最新发布的瑞银《2025 年全球财富报告》可太让人震惊了!

报告里显示,香港成年人人均净资产竟然高达 470 万港元,在全球排名第三,仅仅落后于瑞士和美国。要是看财富中位数,香港人 162 万港元的身家也能稳稳地排进全球前四。

更让人咋舌的是,每 10 个香港人里,就有 1 个是百万美元富豪!

这组数据一出来,不少人都惊呆了。要知道,香港作为一个弹丸之地,能有这样的财富积累,确实很不简单。这背后离不开香港成熟的金融体系、发达的商业环境以及香港人敢拼敢闯的精神。从街头巷尾努力打拼的小店主,到写字楼里运筹帷幄的金融精英,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财富积累添砖加瓦,共同铸就了香港这一 “财富之都” 的美誉。

而我们WINDANG 风昂编辑部一直跟港深地区的少数派男性打交道,发现香港不少 gay 收入都挺高,更不乏所在行业的佼佼者。

难道gay天生会比异性恋会赚钱?

2、收入亮眼的背后:天赋与努力的双重加持

从行业分布来看,早在 2014 年,旧金山一家调查机构和 Blued 一起搞的《首届中国 LGBT 群体生活消费指数调查报告》就提到:

中国 LGBT 人群人数最多的五个行业是广告 / 营销 / 公关、金融服务 / 会计、科技 / IT / 互联网、制造业和教育。

这些可都是出了名的高薪行业。

在香港,这种情况更为明显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金融服务、会计等行业发展成熟,对专业人才需求大,薪资水平也高。

而 gay 群体似乎在这些行业里更能崭露头角,他们往往思维敏捷、注重细节,在金融交易、投资分析等岗位上表现出色。

就像我们之前的会员阿Jay,在香港一家知名金融公司做投资顾问,每天西装革履,靠着自己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,帮客户赚得盆满钵满,自己的收入自然也相当可观。另外,或许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挑战和压力,香港的 gay 群体往往更具上进心和韧性。

他们知道要想在社会上立足,必须付出更多努力,所以在事业上会更加拼搏。

为了提升自己,他们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新技能、考取各种证书,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,这也为他们获得更高的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香港的 gay 们不光收入高,消费水平更是让人咋舌。

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他们就是妥妥的 “剁手达人”。上面提到的调查显示,71% 的受访者,还有 76% 的 18 至 21 岁学生,过去 12 个月都买了智能手机,91% 的受访者过去 12 个月用移动设备上网购物。

3、消费力爆棚:赚钱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

香港的 gay 们对各种购物 APP 了如指掌,从时尚服装到电子产品,从美容护肤到健身课程,几乎没有他们不会剁手的产品。

旅行方面,他们更是 “品质大拿”。调查里,49% 的女同志 / 女双性恋及 34% 的男同志 / 男双性恋都有有效护照,25 岁及以上的 LGBT 群体里,这个比例更是上升到 54%。而且,我们服务过的好几个香港会员,和我们介绍的男生相爱后,我们的配对顾问经常在他们的社交动态里看到他们出国旅行的照片。

有一对情侣,上个月刚去了马尔代夫,住的是水上别墅,照片里两人在私人沙滩上晒太阳、在清澈的海水里潜水,惬意得很;

还有一对,前阵子去了日本,把东京、大阪、京都玩了个遍,吃遍了当地的美食,住的也都是地段绝佳的精品酒店。而且他们往往会倾向于预订精品及豪华酒店,酒店消费标准比异性恋平均水平高不少。

Blued的耿乐曾经也透露过,同性恋群体消费能力大概是异性恋的三倍以上,主要集中在时尚行业,像服装、美容、健身、旅游这些方面。

为啥会这样呢?

一来他们没家庭、孩子这些经济负担,二来长期以来可能面临的一些压力,让他们更想通过高品质的生活来犒劳自己,证明自己的价值,所以生活过得更精致,消费欲也更强。身处香港或深圳的你,你觉得自己的收入处于当地什么水平呢?

是能轻松应对日常开支还有富余,还是刚好够用,又或者会有些紧张?

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情况吧。

Post a comment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Magazine made for you.

Featured:

No posts were found for provided query paramet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