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深港Gay有福了!必须码住9月这个活动!
一场属于 LGBT 群体与电影爱好者的狂欢即将开启 —— 第 36 届香港同志影展将在2025年9月12至27日盛大举行!
无论是想在影像里寻找共鸣,还是想透过镜头看见更广阔的世界,这波 “gay 片” 都值得你狠狠期待🤩


1、关于香港同志影展!原来这歌电影展是 gay 被称呼为“同志”的来源!
你知道吗?
现在大家常把gay称为 “同志”,这个说法的源头就得从香港同志影展说起。
1989 年,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创办了首届 “香港同志电影节”,这是 “同志” 一词首次被用来指代男TXL。
林奕华的灵感来自孙中山 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须努力” 的名言。他觉得不能只盯着性取向聊,得把焦点扩大到性别议题上,让社会更多关注 LGBT 群体。
到了 2000 年,导演杨曜恺接手后,把名字改成了 “香港同志影展”,这影展也就成了亚洲历史最久的 LGBT 电影节。
从 1989 年创办至今,时光飞逝,香港同志影展已经成功举办了 35 届,每一年它都如约而至。
每年,影展都会精心挑选全球范围内优秀的 LGBT 题材电影,并策划各类专题放映活动。通过电影展映以及相关论坛等活动,让更多人对多元性取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


2、片单来啦!这些好片和参与方式赶紧码住
第 36 届香港同志影展定在 9 月 12 日到 27 日,百老匯電影中心 (BC)、PREMIERE ELEMENTS (PE)、Palace IFC 这几个影城都会参与放映。
这次的片单可精彩了:
开幕片
开幕片是苏菲・海德执导的《吉爸》,讲的是一个特别的 LGBT 家庭故事:汉带着她那非二元性别的少年弗朗西丝前往阿姆斯特丹,探望他们的同性恋祖父吉姆,但弗朗西丝希望在国外和吉爸一起生活一年,这让汉娜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育儿理念……
闭幕片
闭幕片有两部,达伦・桑顿的《四个母亲》和吉拉萨雅・旺舒廷的《隔楼女孩:我们之间的层距》,前者关注陪护议题,而且用很新的视角去讲述gay的中年危机;后者则展现清纯少女的挣扎,拍得真实又细腻。特别推介的《仙人掌梨》,由 Rohan Parashuram Kanawade 执导,剧情非常温和,讲了发生在印度农村的纯爱故事。
亚洲聚焦单元
亚洲焦点单元里,严河那的《你和我的 5 分钟》、PARK Joonho 的《3670》、游翰庭的《为我办一场西式的丧礼》等影片,都聚焦亚洲本土的 LGBT 故事,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出发,展现各种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生活片段。尤其是《你和我的5分钟》,喜欢看校园男生之间恋情的千万别错过!
国际视野单元
国际视野单元也有不少好片,J Stevens 的《平日快乐》、Mathias Broe 的《桑拿》等,跨越了地域限制,能看到全球各地的 LGBT 故事——虽然我们所处环境不同,但只要我们是同类,我们面对的困境都有相似之处。
想来看的话,直接去上面说的影城售票窗口买票就行,也能在各影城官方线上售票平台预订,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选场次。
买票之前记得在公众号发送关键词“同志影展”获取观影指南哦❗️


3、亮点抢先看!这次影展有点不一样
本届影展在影片题材上有新花样。
除了常见的爱情、出柜这些 LGBT 主题,还挖掘了不少小众题材。
比如有些影片专门讲 LGBT 群体里老年人的生活,细致地展现他们在岁月里的情感经历和面对的社会情况,打破大家对老年 LGBT 群体的固有认知,让我们看到这个群体更完整的人生。
影展期间还会办好几场主题论坛,会邀请影片导演、研究 LGBT 的学者还有相关的社会活动家来参加。
在放映形式上,影展也尝试了新的技术。有些影片会用虚拟现实(VR)技术来呈现,让我们好像真的走进了影片里的场景,感受里面的情感,增加了观影的沉浸感和互动性,给 LGBT 电影的放映带来了新的体验,也推动着 LGBT 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。看完本编辑部关于这次电影展的介绍,是不是已经有想看的电影了?
第 36 届香港同志影展有这么多精彩影片,你最期待哪一部呢?
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!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