婚恋择偶观落后的Gay,是真的惨!

时常感叹,能独立生活、条件不错的Gay,他们能吃到的最大的苦,就是择偶恋爱观落后的苦。

自身条件再优越,但择偶观还停留在传统“配对”思维,总想着“小软件上找个男的来凑合一下,玩一下”,那就会吸引同样传统思维的对象——普信且条件差还端着“甲方”架子,各种挑剔你。

1、你在哪种恋爱观里、摆出哪种姿态,就会招来哪种人。

就像刚出柜的“新人”,兜里有钱了,但想法和玩法还停留在“找个长期饭票”,结果被圈里老油条当凯子收割。

有些Gay明显感觉年龄越大越被“圈子”边缘化,有些30多岁才突然找到“受欢迎”的感觉。

传统观念里Gay年龄大就是“剩货”,用那一套你就是“老0”“过期1”

但其实,换一套,你就是“成熟魅力叔”。

30+的优质Gay,你若抱着“买家思维”,挑对象只看“谁让我开心”,那你就是食物链顶端的王者。

若还想着在小软件上“赶紧把自己推销出去”,那你就成了“滞销品”。

一念之差,天壤之别。早醒悟,早解脱。

而在严肃型的社交平台里,大部分人都是抱着这种王者心态来找对象的,帮我认真筛选和过滤,能让我开心,我也能根据条件筛选,或者从喜欢我的人里面去进行挑选,这才是真正的“买家思维”。

2、适宜的恋爱观,既轻又重!

我们早过了“为了恋爱而恋爱”和为了性而约会的时代。

人只能接受他认知范围内的道理,对圈子变化迟钝的人,往往活在过去的标准里。

圈内落后的择偶观,是在软件上拼命寻找自我认同,有多少人给我打招呼,把上了多少次床,睡了多少个当成自我价值的KPI,把短平快视为人生必修课,是给自己套枷锁。而时宜的恋爱观,是“轻又重”

恋爱状态不影响自我认同,关系是用来找陪伴、找快乐、找自我价值的,合则处,不合则散。

前提是,我是奔着长期发展,你跟我旗鼓相当聊得来,有话题,有人生的方向去的,谈得开心就继续,感觉淡了就好聚好散,多大点事?

恋爱关系本质是价值交换,看利弊和需求。比如为了共同分担生活成本,或精神契合度极高,那绑定没问题。若没明确利益,只是“喜欢”“聊得来”,那处着就得了,何必急着盖章?

所以你的观念越“轻”,越把关系当工具,越懂得筛选对自己有利的关系,交不交往都自在。太把恋爱当回事,以至于饥不择食,就容易被关系绑架,边界一塌糊涂,最后被“吃干抹净”。

而在重的方面,请冲着长期稳定且具体利益考虑关系,比如和这人绑定能提升生活质量吗?若对方只会拉低你的生活水准,那组队就是自找麻烦——毕竟多个人就多一堆破事,他不加分就是减分项。这种感触最近特别深,WINDANG风昂的配对顾问最近见了个客户,在聊相亲经历时崩溃大哭。

他外貌、收入都优秀,有房有车,本可以过得潇洒,却因“必须脱单”的执念,在App上受尽折磨。每次约会都像渡劫:对方要么普信爆棚,挑剔他身材不够“标准”,要么毛手毛脚,见面就想肢体接触。

好不容易遇到个“合适”的,确认关系后立刻要求上床,他无法接受,关系崩盘。

整个过程痛苦不堪,但他仍咬牙坚持:“不管了,花大价钱也要找一个旗鼓相当和长期稳定的了。”

看到他眼红红的样子,顾问脑子里蹦出四个字:执念,自苦。

3圈内流行的恋爱流程真的适合你吗?

圈内恋爱流程:一垒上床,二垒同居,三垒聊三观,四垒谈未来,这模式不是没道理——先筛掉X不行、只想约的,再深度接触,双方省事。

但道理归道理,劝人开放需谨慎,防护不到位别乱来;不敢提体检要求、不会监督安全措施,就别轻易上车。各层面看,婚恋观落后的Gay都难:保守的,上床内耗,不上床也焦虑;不恋爱焦虑,恋爱后被压榨,两头不讨好。不敢开口谈利益、不会立边界,更是思维枷锁。追求利益不丢人,落后的是被动奉献、任人拿捏。所以,你在哪种择偶观里、摆出哪种姿态,就会招哪种人。你在什么样的环境,什么样的社交平台里找对象,就是会吸引什么样的人。

每个人适合的不同:有人喜熊,有人喜猴,有人适合开放关系,有人享受单身。而真正想找对象,玩够了,想找长期稳定伴侣关系的人,就不会在软件上每天聊骚。

总之,在恋爱上吃苦,难有好结果。上帝若关了你花天酒地的恋爱大门,就给自己开多几扇窗——圈子已变,玩法更新,择偶观落后才是Gay最大的苦,醒醒吧,兄弟们!

Post a comment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Magazine made for you.

Featured:

No posts were found for provided query paramet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