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香港一个男朋友,深圳一个男朋友,我应该选谁?
【夜话升级·情感诊所】
你的心事,我们来治愈🌙
升级后的【夜话】栏目正式上线啦!近期后台被大家的私信“轰炸”——作为一个Gay,从职场迷茫到恋爱纠结,从异地恋危机到家庭矛盾,尤其是那些藏在心底的情感困惑,像一团乱麻让人揪心。
我们懂你!有些心事难以对朋友开口,网络上碎片化建议又让人更迷茫:是“果断分手”还是“再给一次机会”?是“冷战到底”还是“主动低头”?是时候让专业视角来拆解这些情感难题了!
全新亮点:
● 专家入驻:特邀情感咨询师,用心理学模型+实战经验为你解答;
● 匿名倾诉:粉丝投稿问题经脱敏处理匿名发布,你的隐私我们“加密保护”;
● 多维互动:每期除了专家解析,还会开放评论区让大家投票支招,你的观点可能成为TA的破局关键!
📣参与方式📣
1️⃣ 添加顾问微信提交你的困惑(可匿名)
2️⃣ 留言区互动写下你对本期案例的看法
3️⃣ 每周定期,和港深精英一起在文字里寻找答案
快别让深夜的眼泪独自蒸发,让【夜话·情感诊所】成为你的树洞与指南针。下一期的主角,或许就是你💫


1、第8期问题:香港一个男朋友,深圳一个男朋友,我应该选谁?
Stephen,你好!
今天中午在公司午休醒来,发现手机里躺着两条未读消息:
一条是 Kyle 发来的 “晚上要不要去你公司楼下那家烧鸟店?新出了梅子酒渍鸡翅”
另一条是 Lucas 的 “下周香港有个小众艺术展,我订了两张票,想不想一起?”
指尖悬在屏幕上方,突然不知道该回复哪条。Kyle 是我们公司楼下咖啡店的店长,认识快半年了。
他记得我喝拿铁要加两泵糖浆,知道我开会晚了会留一份热乎的三明治。
和他在一起很舒服,我们住得只隔三条街,周末常一起逛超市,身边的朋友都说 “你们俩简直是为过日子而生的”,我也承认,和他相处时,我能清晰地看到 “未来” 的样子。而 Lucas 是我上个月去香港出差时认识的,在一场行业论坛上,他作为特邀嘉宾分享案例,结束后我找他交流,一聊就停不下来。
他给我讲香港街头的趣事,我跟他说深圳互联网公司的内卷日常。上周我去香港看他,他带我去中环的老书店淘绝版 CD,在维港边的长椅上待到凌晨,海风把他的笑声吹过来时,我突然觉得心跳得好快。现在问题来了:Kyle 上周隐晦地问我 “要不要试试认真在一起”,而 Lucas 昨天在视频里说 “下次见面,有很重要的事想告诉你”。我知道他们都在等我的答案,可我真的选不出来 。
选 Kyle,意味着安稳、踏实,却可能永远少了点 “心动”;选 Lucas,意味着激情、新鲜感,却要面对异地的考验和未知的风险。
人这一辈子,到底该选 “看得见的安稳”,还是 “抓不住的心动”?
期待你的回复。
Emlie


2、配对顾问Stephen在线解答:你真正想要的,是“当下的舒服”,还是“冒险的可能”?
Hi Emile:
收到你的信时,我刚结束一对异地情侣的咨询,他们一个在深圳做程序员,一个在香港当老师,和你一样,也曾在 “安稳” 和 “心动” 之间反复纠结了三个月。其实选择本身没有对错,但关键是要弄清楚:你真正想要的,是 “当下的舒服”,还是 “冒险的可能”❓
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慢慢理清楚:
1️⃣ 先问自己:“心动” 和 “安稳”
哪个是你的 “必需品”?
你描述 Kyle 时,用了 “舒服”“未来”“过日子” 这些词,这说明你需要一段能提供安全感的关系 —— 就像冬天里的暖炉,未必耀眼,却能让你踏实过冬;
而提到 Lucas 时,你说 “心跳得好快”,这说明你也渴望感情里的激情,像夏天的冰汽水,一口下去就能让人精神振奋。
但你要明白:没有完美的选项,你必须删掉一个 “非必需品”。真实会员案例,供你参考
我服务过的会员阿明,曾经和你有过一样的困惑:一边是相处五年、默契十足的同城伴侣,一边是让他重新感受到 “心动” 的异地对象。
他后来在纸上列了 “绝对不能妥协的三个点”:“每天能见面”“有共同的生活节奏”“吵架时能立刻当面和解”,列完之后发现,这些都是异地很难满足的,最后他选择了前者。
当然,这不是说你的答案一定和他一样,而是说,当你明确了 “什么不能少”,选择就会变得清晰。
2️⃣ 别忽视现实成本:
异地不是小问题,藏着太多“隐形消耗”
你和 Kyle 住隔三条街,吵架了可以随时见面和解,想吃对方做的饭了,二十分钟就能出现在家门口;而和 Lucas 要通关见面,虽然说不会耗时很久,但是毕竟都是要过关嘛,遇到节假日过关排队,半天时间就耗在了路上。这看似只是距离差异,实则藏着很多 “隐性成本”。
真实会员案例,供你参考
我认识的一对情侣,阿 Ken 和他的香港伴侣,一开始觉得 “距离产生美”,每周见面一次反而更珍惜相处时间。但半年后问题开始暴露:阿 Ken 加班到凌晨,想找人说说话时,对方已经睡了;对方生病时,阿 Ken 只能隔着屏幕说 “多喝热水”;甚至连看一场同步上映的电影,都要算好 “你周六有空我周日有空” 的重合时间。
后来阿 Ken 说:“不是不爱了,是累了,那种‘想靠近却靠不近’的无力感,慢慢磨掉了当初的心动。”
当然,异地不是不能克服,但你要算清楚:你愿意为 “心动” 付出多少代价? 是每周少睡半天用来通关?是放弃部分社交时间维系感情?还是做好未来可能一方要搬家的准备?
这些问题,比 “爱不爱” 更能决定关系的长久。
3️⃣ 观察“细节里的诚意”:
谁更愿意为你“调整坐标”?
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选,不光看他能给你带来什么,更要看他愿不愿意为你改变。你说 Kyle 会给你留三明治,这是他在用行动靠近你的生活;而 Lucas 邀请你看艺术展,是在分享他的世界。但你可以试着进一步观察:
Kyle 是否愿意为你尝试 “不平淡”?比如你提到 Lucas 带你去淘 CD,那你可以邀请 Kyle 一起去一次唱片店,看他是否会认真听你讲喜欢的音乐,哪怕他其实不懂;
Lucas 是否愿意为你降低 “异地成本”?比如你可以说 “下周我这边有个不错的讲座,要不要过来听听?”,看他是否会主动调整时间来深圳,甚至讨论 “如果以后想常见面,我们可以怎么安排”。
好的感情不是 “选 A 或选 B”,而是看谁更愿意和你一起 “创造 C”—— 那个 C,可能是 Kyle 慢慢变得懂艺术,也可能是 Lucas 愿意偶尔来深圳生活,更可能是你们一起找到一种平衡彼此需求的方式。
4️⃣ 别害怕“暂时不选”:
给自己一个“体验期”
你现在觉得两难,或许是因为太急于给答案。
其实你可以坦诚地告诉他们:“我需要一点时间想清楚,不想耽误你们。” 这段时间里,你可以试着和 Kyle 一起做一件 “心动的事”(比如去看一场艺术展),也可以和 Lucas 经历一次 “安稳的日常”(比如一起逛超市做饭)。
很多时候,我们不是选不出答案,而是没见过 “选项的全貌”。当你看到 Kyle 在艺术展上笨拙却认真地问 “这幅画讲了什么”,看到 Lucas 系着围裙洗碗时手忙脚乱的样子,或许心里就有答案了。记住,感情里最忌讳的不是 “选错”,而是 “因为害怕选错,而错过了解自己的机会”。无论最后选谁,只要是你心甘情愿的决定,就值得被认真对待。
随时可以和我分享你的新发现,我一直都在。
Stephen